【記者賴勤智綜合報導】「漢語課都成了選修了,為何英文課還是必修呢?」,許多中國的大學生,在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課從必修列為選修後,在微博上發表類似的貼文。人大在13日宣布,把漢語課列為選修,此舉引發中國網友及大學生熱烈的討論。
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在今年5月公佈一份對中國大學漢語課現況的調查,91所大學中,近六成的學校把漢語課列為選修,授課的時間也逐漸減少,有八成的教師對此一狀況感到擔憂。與大學英語比較,漢語課的課程量明顯少很多,總授課時數相差甚遠,調查結果顯示62.5%的大學漢語課,授課時數只有32個小時或更少,一個學期只兩個學分,大學英語課則有300到400個授課時數,一個學期平均有三到四個學分。
有些人認為漢語課被列為選修是對自己文化的不尊重,並弱化母語教育。人大中共黨史系研究生王昆在微博上在《慢一點:人民大學的「國際化」》文中指出,人大把漢語課列為選修並不是國際化,而是動搖漢文化的基礎。他還在新浪北京新聞網的訪談中表示,漢語課是基礎而不是興趣拓展。
廣東中山大學心理系學生李文俏表示,針對全部同學開設的漢語課必修並不夠深入。她認為,只要對文學有興趣的同學,自然就會去多看文學書籍、旁聽相關的課,必修不見得能讓學生提升漢語的素質。她還提到:「加強漢語課上課的質量才是關鍵。」
人大在14日回覆,漢語課改為選修不等於弱化母語教育,而是提升漢文教育水準,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需求,尊重個體差異。
政大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陳允元認為,語文課是語文教育基礎的一環,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文學及時空歷史,也能訓練語文表達能力。來自廈門的政大交換生許泓鈴表示,漢語課更多的不只是寫作能力訓練,而是古文化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