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蕭漢威教授帶領團隊,將無人行空載具(UAV)結合GPS晶片以及高畫質相機,研發出四旋翼機型的「自動巡弋無人飛行空拍載具」。圖/高雄大學媒體公關室提供 |
裝載GPS(全球定位系統)晶片、高畫素數位相機後,能使UAV縮短截取空中影像的時間,降低人員傷亡風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與高雄大學近日分別有UAV的新研發。
高大資訊管理系教授蕭漢威帶領團隊,自行組裝、研發兩種UAV。一為即時拍攝高空影像的四旋翼機型;二是航程遠達30公里、不需飛行跑道、自動起飛與降落的定翼機型。兩種機型成本低廉,且可不需人為操縱。
四旋翼機搭載1公斤重的高畫質數位相機,飛行高度達540公尺(台北101大樓約509公尺高),機動性較強,惟續航力不足,只能飛行20至30分鐘。定翼機型能按程式路線,自動飛行與空拍,雖較笨重,但能飛得更遠。
蕭漢威表示,許多空難搜救困難,因此他致力研發輕巧型的UAV,協助緊急救難。團隊中的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童士恒則力求UAV的高畫質影像。高大資管系學生張至哲說:「研發處於基礎的階段,不論是飛行高度、航程、續航力,皆尚待努力。」
蕭漢威補充,團隊未來的研究重心為協助救災,搶救黃金72小時。研發將著重三點:一為利用紅外線,進行夜間空拍;二為解決海面空拍無法使用無線電訊號傳送的困境,改良衛星空拍技術畫素低與不夠即時等問題;三則盼效仿國外UAV技術,提高定翼機型載重,實際救出災民。
MIT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將UAV應用於日常生活。團隊使用現成的UAV,結合研發的軟、硬體,發明個人行程導航「Skycall」,透過行動App軟體與客戶溝通。研究員卡羅‧雷堤(Carlo Ratti)說:「我們努力探索UAV,應用於救援工作,與複雜環境導航的可能性。」
使用者只需下載行動App軟體,按下呼叫鍵,Skycall接收GPS定位訊號後,便會飛至使用者旁。使用者輸入目的地,Skycall就會飛在前方,開始導航。
此研發採取擬真的「直覺式」導航,使用者不需研究地圖或移動路線,只需「跟」著Skycall。
研究員克里斯‧格林(Chris Green)表示,團隊未來期望結合3D掃描技術與傳達感測器,讓UAV自主感知、掃描與導航。團隊也希望,UAV不僅能偵測環境品質,還能即時傳訊、反應緊急情況、偵測地勢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