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謙把廢墟規劃成青年旅舍、圖書館和廣場,成民眾活動的公共空間,再度「匯聚」人群。 圖/胡文謙
|
【記者簡紹琪台北報導】2013年「YTA台灣建築系所學生競圖」以「公共議題」為題,設計廢墟轉型、焚化廠改造等作品,23日邀得獎者到「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介紹創作概念。
交通大學建築所建築設計組學生胡文謙作品《Re-architecture公共廢墟》探討「台南鐵路地下化」後,鐵路東移八米,民宅面臨拆遷的問題。胡文謙認為,拆遷後的廢墟能以公共空間型態再生。
胡文謙設計四個階段,重新規劃廢墟。前兩階段「沉默」、「光明」,保留廢墟原貌讓居民憑弔,再穿洞引光,照射屋內過往的生活痕跡。第三階段「慶典」,舉辦假日市集。最後「匯聚」,廢墟改建成青年旅社和圖書館,吸引民眾重回此地。
胡文謙認為,應該保留建築物過往的精神,而非原貌。
張益修的畢業作品《穢土轉生》探討台南垃圾焚化廠問題。目前台南有兩座焚化廠,但他發現,政府推行垃圾減量後,垃圾量只須一座即可處理。因此他提出使用焚化廠機具,焚燒芒草進行火力發電和綠藻生質能發電。
張益修也規劃將垃圾掩埋場改建成廢棄物博物館,民眾可以藉不同時期的垃圾種類,觀察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
張益修說,廢棄物議題較冷門,「希望大眾重視此議題,對自己製造的廢棄物負責。」
評審黃明威說:「競圖作品重點在於公共價值。」也期許得獎者未來在業界壓力下,能堅持作品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