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鯨豚研究中心搶救站,志工下水替受傷糙齒海豚「該該」打針、擦藥。 圖/李庭恩攝 |
糙齒海豚該該2日擱淺於台中松柏漁港,嘴部有明顯外傷。經過一週救援,該該從無法自己漂浮到能自行游泳,志工餵食時也會張嘴吃東西。但牠的視覺與回聲系統仍有狀況,需要醫生定期檢查和藥物治療。為了尋求安全感,牠不停沿著池壁游泳,導致胸鰭摩擦受傷,志工必須不時下水引導牠離開池壁。而因為牠仍無法自行覓食,是否野放需要再經評估。
鯨豚研究中心助理黃婕妤表示,海豚剛到搶救站時不斷鳴叫,因此以「該該叫」的狀態將牠命名為「該該」。替受傷動物命名多了親切感,但黃婕妤特別強調,搶救中的海洋生物都是野生動物,她說:「牠們不是訓練過的海豚,不應該把牠們當寵物,導致牠們倚賴人類、失去野性。」
該該尚未完全復原,志工24小時在岸邊詳細記錄該該的一舉一動,例如:游泳狀況、下沈、呼吸等,在發生任何異狀時,能夠第一時間通報獸醫或專業人員。搶救站值班人員以工作人員、獸醫、志工為主,工作內容除了岸上的觀察記錄,還有下水餵食、擦藥等。
來自香港、成大中國文學系交換生許皓寧,從成大騎1小時的腳踏車到鹽田,她說:「我一直很喜愛鯨豚,所以在知道缺志工時就立刻報名。」身為新進志工,許皓寧負責記錄該該的舉動。她表示,自己很佩服長期志工,即使知道鯨豚救援成功率不高,仍無怨無悔的付出。她說:「希望能有像他們一樣愛心,以後有需要,我也都會過來幫忙。」
但鯨豚搶救工作不容易,志工李昕育說:「不是每一隻進來都一定出得去。」他表示,搶救站就像醫院,獸醫是醫生,志工便是護理人員。對於動物的生死,志工應該保有護理人員的態度,如果搶救失敗,要去瞭解「為什麼」,而不是一味哀傷。
許多志工來過搶救站,便會持續多年來幫忙。志工陳韋佑說:「抱著海豚,感受到牠的心跳,實際體會到搶救生命的責任。」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學生葉俊志表示,高中老師曾帶他們一起來,在搶救站有很多學習,對中心也有歸屬感,現在只要有需要就會過來幫忙。
成大鯨豚研究中心於西元2000年成立,以海洋生物與鯨豚保育研究、永續經營為中心目標。而位於鹽田生態文化村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搶救站,便負責照顧擱淺、受傷海洋生物。鯨豚如果搶救失敗,將解剖做研究分析,而若搶救成功,黃婕妤表示,評估後會將動物野放,並且以衛星發報器短期定位、追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