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上課靜悄悄 學生怕發問出糗專題一】上課靜悄悄 學生怕發問出糗

課堂中願意開口發問的學生屈指可數。 圖為設計照片

【副刊記者 盧郁安、呂紹輔、吳喬安、廖怡鈞報導】助理教授周偉航日前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文章〈大學生應該避免的事〉,其中指出大學生習於單向接收標準答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台灣大學教授曾雪峰比喻,台灣學生就像站在岸上觀望的企鵝一樣,總是等待別人第一個行動,將發問視為危險的行為。

 大學生的課堂上靜悄悄一片似乎已成常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團隊的調查發現,國內有高達88%的大學生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問。此外,根據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抽樣調查顯示,多數學生因為擔心問錯問題會遭到同儕嘲笑或被認為愛現。

 對於大學生上課不愛發言的狀況,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學生王昱婷說:「對常發問的同學的確會留下印象,因此上課不太想發問以免被意。」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學生蘇于婷也說:「除非真的很喜歡這堂課,不然都會盡量避免在全班面前開口說話。」

 常在上課鼓勵學生發問的台大光電工程所教授曾雪峰,舉了演化論的例子做比喻:海豹是皇帝企鵝的天敵,企鵝必須下水覓食同時要躲避海豹的攻擊。牠們站在沿海冰層上,想擠下身旁的同伴。只要任何一隻企鵝入海,其他企鵝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海豹埋伏。他認為台灣學生的狀況跟這現象頗為相似,學生覺得上課只要聽就好,根本不需要思考、提問或回答。反正有其他人會講,誰沉默的久誰就贏,只要擠下別人就好。他也說:「學生若把回答問題看作學習在人群前講話的絕佳機會,而非覺得倒楣被點到,就能較愉快的回答問題。」

 清華大學學習科學所教授陳舜文則表示,學生的被動很可能是受華人傳統文化的約束。從小的教育要我們守規矩、乖乖聽話、不要特立獨行,經年累月下來到了大學,仍受到這些觀念影響。不過,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學生林品妤則有不一樣的想法。相較課後私下問老師或是自行查閱資料,她認為在課堂上即時解決問題,可以得到更好的成效。至於多數學生所擔心被嘲笑等問題,她則表示自己不太在乎,並將專注在問題與教授的回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