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創業環境不完善 學生圓夢受限專題二】偏重中小企業 育成中心未發揮功能

陳彥蓁在台北市四四南村簡單市集擺攤,販售手抄紙明信片。 圖╱陳彥蓁提供

  【副刊記者 丁宛臻、李孟儒、莊惠琪、蘇俞璇報導】許多大專院校為配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育成政策,紛紛在校內成立創新育成中心。根據教育部與中小企業處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共有160間大專院校,其中90間設有育成中心。然而這些設立在大學內的育成中心享用校方資源,服務對象卻非學生,而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針對輔導對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新育成科科長孫淑容回應,在學校設立育成中心是為達到產學合作,但未限制對象,學生和中小企業皆可向中心尋求協助。她也表示目前多數大學生未有創業打算,對相關資源需求不多,因此改以輔導中小企業為主,以增加服務效益。

 目前大學內設置的育成中心,要求學生團隊比照中小企業辦理營業登記。但卻有學生團隊因申請手續繁雜,及登記後產生的營業稅與營利事業所得稅難以負擔而放棄。對於尚在初創階段的學生團隊而言,資源正是最缺乏的時期,在此時要求他們先辦理營業登記,反而加重經濟負擔。

 政府提供大學生的補助計畫多半透過校內育成中心宣傳,卻效果不彰。對此,陳姓科員表示,因為「大學自治」,政府機關不能介入各校育成中心,所以宣傳部分只能由各校的育成中心自行負責。

 輔仁大學宗教系學生陳彥蓁,大三時參加輔大生涯發展與就業輔導組和校外文創行銷公司合作的創意職業所企畫,成立自己的品牌「日出小姐」,販售手抄紙明信片。陳彥蓁表示,雖然每天都經過校內育成中心,卻從未想過和他們合作,並說:「育成中心真的宣傳不足,以我自己學校來說,根本是零宣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