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醜小鴨與天鵝》中,一眼可見媒體大量報導的「黃色小鴨」,表達莊宗勳對於媒體渲染力的質疑。圖/黃君珺 |
「有時我覺得媒體吸取我的精力,有時又覺得我們是和平共處、互相依存的。」策展人陳莘認為,人們每天睜眼就開始接觸媒體,社群網站、通訊軟體、報章雜誌無處不在,在媒體提供爆炸資訊給使用者的同時,使用者對於媒體的態度該是被動接收?被制約?還是主動質疑?
南藝大藝創所博士班學生莊宗勳的《藍尼斯Land Less》系列畫作中,隨處可見紮著中國髮髻、雙頰泛紅的女孩丁丁。系列作品之一〈醜小鴨與天鵝〉的右側是近日被熱烈討論的「黃色小鴨」,左側則是丁丁坐在觀光景點常見的天鵝船裡,放生手中的塑膠小鴨,乍看歡愉的畫面,細看之後卻發現丁丁面露無奈。
「為什麼一隻充氣小鴨能被新聞媒體大篇幅報導?」孩子活在被媒體塑造的時代裡,卻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遺忘大自然中真實存在的鴨子,這是莊宗勳對媒體力量的質疑,也是他試圖傳達給觀者的反思。他認為,儘管媒體對人類生活不全然造成負面影響,但他希望透過創作讓觀者能更理性的去選擇、接收資訊。
南藝大造形藝術研究所學生黃彥超用《電訊─被動體》呈現水柱從水龍頭沖出的意象,象徵媒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衝擊。他將夜光顏料和肥皂水灌進透明尼龍管,色彩繽紛的線段相互纏繞、打結。黃彥超以作品象徵自己的身體,接收各方資訊;尼龍管中繽紛的色彩則表達媒體釋放的訊息,凌亂無章的在體內流通,詮釋出人體被媒體單方面制約、操控的困窘。
七位藝術家利用不同素材和形式創作,表達對媒體不盡相同的觀感。觀展民眾楊琍淇表示,黃彥超結合立體與裝置藝術的創作很有意思,她說:「用現成物呈現他的平面抽象畫,反而讓立體的作品可以讓觀眾從多角度去觀賞,從每個角度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