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社論】文憑貶值 盼大學重定位

 台灣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高學歷也不一定有工作保障,使將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無不戰戰兢兢。高學歷窮忙族已成了大學生自嘲的標籤。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卻以「政府沒欠你」為由,指責學生「沒有競爭力」才找不到工作,實則不然。

 台灣產學界間落差大,雇主寧可雇用以技術見長的專科、科技大學學生,普通大學生被貼上「慣員工」的標籤。當高學歷不能轉換為工作上專業度,在就業市場淪為「弱勢」,平均薪資也跟著下降。

 大學文憑貶值根源於躁進的教改政策。民國86年法規及政令鬆綁後,技術學院、專科學校陸續升格為科技大學,十年內就增加了37所,改制過程草率,卻不管台灣就業市場是否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原本培育「專才」的技職學校,與培育「通才」的普通大學追求同樣的教學評鑑標準,忽略兩者根本上的差異。大學畢業生滿街跑,素質卻沒有相對提升。

 改善大學文憑貶值現象,教育當局應重新審視大學的定位。普通大學以學術研究為導向、致力提升台灣學術水準;「技職學校」專心培育就業人才,而非為了爭取排名及補助經費,逼迫教師生產品質浮濫的研究論文。社會也應停止崇拜明星學校光環,讓年輕學子能夠擇其所愛。假如能夠鑽研自己熱情之所在,大學生還會這麼「混」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