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趟南極探險,張良伊發現世界上有許多大型企業投入人才和資金關心氣候議題。他發現這是個很大趨勢,更堅信關懷氣候變遷是必需的事情。圖/張良伊提供
然而,前往南極的近新臺幣80萬元經費,必須由張良伊全額負責。在募款過程中,公司較少幫助以個人名義募款的對象,也有人認為旅費需自己想辦法,這些阻礙都考驗他的意志。「最痛苦的就是出發前,我被動搖過好多次。」父母親從剛開始與他有爭執,到後來漸漸轉變。「去年和家人曾有冷戰,我就請父親來聽我的演講、參加我舉辦的出極快閃活動,父親慢慢了解我真的想做這件事情。」最後扣除募得的新臺幣15萬元,剩餘的錢由父親抵押房子擔保貸款,籌措旅費。
從寒冷的南極場景一轉,來到熱鬧的台北建國啤酒廠裡,觀眾們坐在流水席,吃著道地的辦桌菜,在龍王造型霓虹燈舞台上表演的是董事長樂團搭配上舞棍阿伯葉復台的全新組合。結合台灣辦桌文化和搖滾樂的「搖滾辦桌」音樂節已經邁入第二屆,起初是由蘇品諺、林婕頤和吳育璇在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開設的「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中所發想出來。
蘇品諺回憶「搖滾辦桌」初衷,他認為雖然經濟進步,人的關係卻是逐漸疏遠,而辦桌不僅是小時候的回憶,更是可以凝聚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把搖滾辦桌推向國際,有朝一日成為國際所知的音樂節。
而在熱鬧的音樂節裡,數名髮型設計師正專注地替人修剪頭髮。「行者」由一群志同道合的髮型設計師所組成,並在大學校園、音樂節、市集及偏鄉國小等不同場所進行義剪,再將參與民眾樂捐到的款項交給主辦單位,由主辦單位決定如何運用。
發起人Seven說,行者的公益剪髮是以「行為藝術」傳達理念,取名「行者」是要警惕自己像修行的僧侶,除了在幫助別人也是在自我修行。 Seven認為,公益不應侷限於扶弱,只要是創造公共利益的行為像是藝文、音樂的推廣,都可以被稱作是公益。
被問到哪一次的義剪經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時,成員們不約而同地回答:「每一次!」設計師Xenter說,像在台東義剪時看到小朋友單純的笑容、居民簡單的生活,他發覺一個都市人要過那樣的生活其實不容易,這些事情是學不來的。在義剪時所接觸到的人事物,讓他了解,不用去嫉妒別人的生活,也不用去批評別人的作法,而是要懂得去學習,才不會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
已走過一年半的行者,五個成員平日都各自有其他的工作,為了聚集大家,因此,在半年前成立實體店面「()藝文展演空間」,「()」代表這個地方沒有名字,它可以是任何東西,裡頭除了髮廊,最重要的是,它還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展演空間,無論是表演、辦展覽,甚至開班教授瑜伽課程都能在這實現。
談到青年實踐理想,設計師Carter認為,青年最好的優勢在於沒有任何負擔。張良伊則認為堅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當你在做喜歡的事情,你會發現真心為這件事情付出,沒有人可以改變你。」
第二篇:【青年走出舒適圈 挑戰自我實踐力2】學生築夢 跨國際踏鄉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