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個人組第一名的林家禾非常享受表演過程,將肢體融入歌曲中,一度在舞台上跳躍。圖/李佳樺攝 |
大賽為國內首創規則,不指定曲目、不限表演形態及樂器種類,分為團體組與個人組。部分樂手改變歌曲原本使用樂器,重新組合編排。團體組前三名為「竹青彈撥」、「竹青吹打」及「谷方當代箏界」,由15人至20人組成。個人組前三名皆為大專院生。
「竹青彈撥」演奏《阿哩哩》,用柳琴、古箏、琵琶、中阮等樂器演奏。團員藉著拍打琴板和跺腳增加節奏感,讓歌曲更活潑。團長、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所學生鍾沛芸表示,喜歡團隊合作和進步的感覺,認為這是團體練習最大意義。
評審陳澄雄說:「合奏最重要的是默契。」他說明,挑選適合的曲目及樂器,才能襯托出合奏的用意。每個人都扮演不同角色,負責鋪陳情緒或製造氣勢的樂手需互相配合以達平衡。陳澄雄讚賞參賽者創意與演奏水準,但不同的演出形式則讓評分困難、難以取捨。
台藝大國樂所學生林家禾以笛子演奏拿下個人組第一名。他以兩支笛子搭配鋼琴演出,笛子細緻的高頻與鋼琴厚實的低頻呼應,使曲子完整。林家禾說:「參加比賽是對自己的挑戰。」
個人組第二名為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學生曾千芸,用嗩吶和口弦,吹奏傳統民間戲曲。她解釋,口弦須含在舌後根,藉吹氣後的共振產生高音。曾千芸形容,嗩吶的聲音粗獷響亮,口弦則是高亢細緻,分別代表歌曲中不同角色。
獲得個人組第三名的南藝大國樂系學生張瑟涵,以二胡演奏高難度樂曲《荒寂二 秋》。她表示,這首歌以低沉哀怨的樂音代表地球悲痛吶喊,象徵人類破壞引來的後果。對張瑟涵來說,音樂就是生活,她享受用音樂傳遞訊息。
觀眾黃筱雯認為,參賽者普遍選擇技巧性高的歌曲,以展現純熟演奏技巧。她說:「音樂表現反映在時間累積上。」相對於年齡層較低的高中生參賽者,大專院生在技巧上明顯熟練。
比賽負責人為新竹青年國樂團團長洪雪艷,她認為本次特殊規則讓年輕國樂樂手思考創新的演奏方式,樂器選用與搭配不同於以往。參賽者多為大專院校生,表演內容的多元性能供學生彼此觀摩,激盪出國樂樂壇新的生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