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子彤綜合報導】3月25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團隊發表微生物電池的突破性研究,利用細菌表面一種蛋白質接觸金屬及礦物後,電子透過細胞膜產生電流。
研究團隊利用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做出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發現電子可以從細菌內部轉移到與之接觸的岩石上。東英吉利大學的生物學講師湯姆‧克拉克(Tom Clarke)表示,細菌會氧化丙三醇(Glycerol)、富馬酸(Fumarate)等物質,然後釋放電子,這些電子會透過細胞膜作用傳遞至細胞表面的蛋白質,進而和礦物或電極產生作用,產生電流。
過去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進行能量轉換,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例如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或是光合作用等。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生物學科學家石良(Liang Shi)表示,新的技術除了將電子傳遞到電極發電,也可將電子轉移回細胞,原理的應用除製作電池外,還可能製造出高價值的生物合成產品,像是液態生物燃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