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用聽覺刺探空間 謝奉珍錄「聲」活


 【記者李佳樺台南報導】以「聲音」為主體創作,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所學生謝奉珍記錄與再製聲音,並搭配自製播放系統展出。她在台南「齁空間」舉辦展覽《空間刺探四號機》,於16日到場為觀眾解說概念。


 謝奉珍說:「『刺探』是種對空間及環境不熟悉,而產生的適應及互動過程。」本次展出她以聲音創作的系列作品第四號,因此選擇用《空間刺探四號機》作為名稱,藉聲音裝置強調人與空間的互動,讓觀眾重新以「聽覺」認識生活環境。

 展場是一棟舊式透天厝,門口正對大馬路,後面是一小片空地與住宅區,左右則為一般店家。利用四周截然不同環境,謝奉珍事先錄下外部傳入屋內的聲音,再根據音頻設計不同的人聲。屋內只有三組大小不同的音響,分別固定於天花板、牆邊及角落。

 第一組播放的是,由前門傳入的車聲與行人說話聲,搭配謝奉珍以喉音和唇齒製造的中高頻聲響。六顆喇叭環狀排列於天花板,以0.2秒的時間差播放,營造聲音在空間中的流動感。第二組播放器則為抽水馬達和流水聲,以及手指摩擦石磚的聲音。她說:「我想用流水聲突然停止的間隔,強調事物的『消失』。」

 第三組主要是飛機的轟隆聲,低頻率聲音加上謝奉珍如海豚音的高頻叫聲,使人毛骨悚然。她利用正方形音箱讓特定頻率突出,空間充滿飛機引擎的低吼。觀眾任麗萍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組播放器,像恐怖片配樂。

 謝奉珍說:「第一組聲音代表『流動』;第三組聲音則是『凝結』,兩者都包含了人與空間的互動。」她在《空間刺探四號機》展以「聲音」為題材結合聽覺性強的生活事物,是與過去創作的最大不同。

 觀眾南藝大造型藝術所學生林建志說:「聲音非一般認知的藝術型態,這點讓謝奉珍的展更突出。」他認為現場單純的視覺布置,能讓觀者著重在聽覺,用聲音去認識空間內、外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