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在校園內設立跨性別設施,如跨性別廁所、無性別區隔宿舍,或為懷孕女性設立哺乳室等,在硬體設備上試圖建立性別友善的概念、爭取性別平權。然而,這些設施是否真能讓校園實踐實質性別平等?
很顯然的,這些並不能反映真正的需求,因為校園中對性別不友善的並不是設施,而是無所不在的同學和老師。西元2000年,屏東高樹國中學生葉永誌因為個性陰柔,遭同學霸凌,不敢在正常時間上廁所。在我們默許的歧視環境迫害下,最後只能在廁所發現他冰冷的遺體倒在血泊中。
葉永誌事件過後,台灣開始進行一連串的修法與性別教育,但成效卻令人相當懷疑。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對校內性別問題展開調查,5日公布結果發現,四成學生曾聽過教師發表具性別偏見的言論;近六成學生則認為,同儕間的態度對性別並不友善,校園中對性別的偏見,仍然存在。
台師大的校內性別問題並不是特例,政治大學去年4月也有教授邀請持特定性別偏見的性別團體到課堂上演講,卻未呈現多元觀點,造成學生反彈。在我們以為開明的大學環境中,老師與同儕間對性別所施加的壓力,仍然沒有解除。
實質的性別平等,除環境改變,若不從自己本身的尊重開始,根本難以實際落實。12年前,國中生葉永誌在校園內遇害催生「性別平等法」以及性別教育入課。然而,12年後,校園,甚至整個社會的性別偏見卻未因而銷聲匿跡。若我們繼續沈默,下一個葉永誌可能隨時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