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提出由國內私立大學與國外名校合作成立在台分校的規劃,企圖為招生困難的私校提供轉型機制,並喊出打造「亞洲高等教育重鎮」的響亮口號。
不必出國就可一窺名校殿堂對國內學生是一大福音,國際名校的招牌亦有助吸引境外菁英學生。乍聽之下,似是因應少子化並提升學術環境的雙鵰之計,但是否符合效益及公平正義則需再評估。
首先,這些百大名校是否有意願與招生不足的私校合作是一個問題。倘若外國名校只願與較具競爭優勢的國內大學合作,此藥方就無助於經營困難之私校。
其次,若可促成,這些分校的學費是否比照國內公私立大學,同受教育部規範?若不適用,將有家境富裕的學生才有能力念名校,清寒學子不得其門而入的問題。若納入管制,政府是否需補貼國外私校令人咋舌的學費?預算有限下,勢必瓜分國內大學原有的資源,是否合乎社會正義?
借用國外名校招牌,並非治本之計。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改善實質教學及研究環境,延聘優秀學者到校任教或客座,才更符合學生權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